close

余家古厝製茶-13.jpg - 活動

 


四月縠雨

就在和頭湖媽媽們到林口的生津製茶廠參訪聽茶文化的隔天

在文綺老師和師丈曾老師的帶領下和光寶講師們到了南港的余家古厝體驗全程製茶

感覺自己二三天中都與茶為伍在茶香中渡過

也似乎古樸味十足

 

一早獨自開著車到南港山上去

還好導航有導到

不然一個人真會慌掉

反而是這麼近的林口茶場無法正確導到

繞了好多圈才找到

林口還好繞

想著如果在台北的山上找不到路就真的欲哭無淚了

順利的到了余家古厝

好古舊的土角厝

樹林間五色鳥咕聲未歇

蟲鳴環響四週

樹形挺美的翠綠大樟樹高聳雲宵

 

看著網路介紹余家古厝的資料

 

畚箕湖余家古厝、老樟樹

南港舊莊路二段3165號余家,是間完整土埆厝三合院,現今已十分罕見,屋主余仁貴指出,二百年前先祖由安溪來台,在此定居,老厝在百年前曾因陳秋菊抗日,民軍於附近襲殺一日本

巡查,遭日警報復燒莊時波及,重建後保持至今。屋外有一株高15公尺,胸圍270公分的老樟樹,佇立在老厝入口處,老樟樹在日治年代曾被樟腦專賣會社列入砍伐名單,在余家私賄下,倖存下來

 

古厝有二百年歷史耶

我們要有故事的老地方這製茶

真的不得了呀

 

在生津製茶廠陳老闆的解說下才懂

製茶步驟揉捻茶成索條狀即為包種茶

而接著製程再揉捻到團球狀的才是烏龍茶

我一直好奇著幾個步驟中都有"○菁"、"○菁"

問了老闆「菁」這個字怎麼來的

 

從茶樹採下來的嫩芽嫩葉稱之為「茶菁」,茶菁必須經過加工製造後,才能成為茶葉成品;

4斤新鮮的茶菁大約可製成1斤的成茶。

 

網路查資料時,覺得這個茶博士寫的挺仔細的哦

 

 

 

茶葉的分類方式

一、依季節特性區分:

 

名稱

俗稱

採收月份

說明

春茶

春仔茶

三月中旬至五月上旬採收

(清明節到夏至前)

茶樹在冬季因天氣冷再加上缺少適量的雨水,致使茶菁的生長速度緩慢幾乎呈現休眠狀態,但自節氣在交春後因溫度適中並逐漸回暖即開始萌發新芽,使春茶的芽葉肥壯,色澤呈翠綠色,葉片質地柔軟,在加工後茶葉一均會有滋味清新,香氣濃烈。春季的茶葉因具有此特色,農會也常會舉辦春茶的比賽,供茶農、製茶所競逐,以選出品質優良的春茶。春茶在外形上茶乾條索緊結(尤以烏龍茶種),在沖泡後會產生濃濃的茶香,芽葉與茶梗肥壯厚實。

稱頭水茶或頭班茶,以製造綠茶及包種茶為佳,春茶韻最好。

夏茶

夏仔茶六月白

第一次夏茶,五月中旬至六月下旬採收。第二次夏茶,七月上旬至八月中旬採收

夏茶的生長季節一年四季中最為炎熱且雨量最多的季節,此時茶樹芽葉的生長最為迅速,而致使能溶解於茶湯中的溶出物質相對減少,使得茶湯滋味不如春茶新鮮爽口,香氣也不如春茶濃烈,而且苦澀的成分也會增加,而其咖啡因含量與兒茶素較多。夏茶一般在加工烘焙後以不苦不澀即可,但若有良好的烘焙技術,其實夏茶也可以製造出不錯的茶葉。再說明一下,海拔2000公尺以上的地區通常沒有產夏茶,他們一般只有三季。夏茶在外形上條索鬆散,茶葉輕飄蓬鬆,茶梗瘦長,芽尖常帶有絨毛,氣味略顯粗老,不耐沖泡。

又稱二水茶或二班茶,在夏季前後採製者,以製造膨風茶(白毫烏龍)、紅茶及烏龍茶最佳,台灣夏季可收兩次,第一次稱頭夏,第二次稱六月白(約大小暑節氣前後)。

秋茶

白露茶

九月上旬至十月中旬採收

茶樹經過春夏兩季的採收後,茶芽內所含成份相對降低,茶葉的香氣、滋味較為平和中庸,在秋茶與夏茶沖泡時的比較,還是以秋茶較耐沖為佳,所以秋茶的品質常界於春茶與夏茶之間。

又稱三水茶,即夏茶採後一個月至秋天所再採製者,台灣秋季可採收兩次,第一次稱秋茶,第二次稱白露筍或白露茶。

冬茶

冬仔茶

十月下旬至十一月下旬採收

冬茶與春茶是一年中品質最好的兩季茶,兩季茶的共同特色均耐沖泡,其中冬茶的茶味清香,春茶則茶味濃烈。冬茶的水色與香味也較春茶清淡,但香氣細膩苦澀感較低,是冬茶的一大優點。冬茶在外觀顏色上為淡綠色,粗茶的雜質較多,整體顏色不均勻,茶葉的香氣偏淡香型,滋味雖不如春茶濃郁,卻較為柔順見長。

俗稱五水茶,香中極品,香味清雅,韻較淡,我國東南茶區很少採製,僅雲南和台灣較溫暖而尚有採製,在台灣地區某些茶區可採收兩次,第一次稱冬茶(立冬前後),第二次稱冬片(冬至前後)。


二、依品種名稱區分:

 

 

常見茶種

說明

青心烏龍

青心烏龍或稱「種仔」、「軟枝烏龍」等別名,其樹狀矮小屬於開張型,枝葉密生樹性較弱,容易產生枝枯病害。因種植地區不同,品質有所改變,陽光充足的平地,葉形較細,纖維化程度較快;高海拔的山區茶樹葉肉較厚,不容易纖維化,葉色濃綠且色富光澤。青心烏龍適合製作烏龍茶與包種茶

鐵觀音

鐵觀音茶樹樹狀較大,枝幹稍粗硬,葉面展開呈現橢圓形,葉部厚實且光澤;葉中以下呈波狀隆起,幼芽帶點紅色。此樣茶種製作出來的鐵觀音茶才是正港鐵觀音茶,才能有所謂的「觀音韻」。

青心大冇

青心大冇俗稱為青心仔、大冇等,樹身中等,枝葉向外橫張且茂密,葉長橢圓形,葉片中央部最闊,葉厚稍硬呈現暗綠色。因其樹性強勢,不易染枝枯病害,茶葉產量大且易於管理,但製茶過程若控制不當,易生苦味及菁味。青心大冇之珍貴在於它受「小綠葉蟬」叮咬後,會產生令人著迷的特殊氣息,是製作東方美人茶(椪風茶)最佳的茶種。

金萱

金萱別名台茶十二號,俗稱「二七仔」,樹身屬橫張型,葉厚呈橢圓形,葉色濃綠帶有光澤,幼芽綠中帶紫密生茸毛。金萱茶樹所製成的烏龍茶與包種茶具有特殊奶香。

紅玉

紅玉別名台茶18號,是緬甸大葉種與台灣野生山茶兩者的婚生子,歷經育種試驗所50餘年所選育出適合製成優良紅茶的品種。於民國八十八年六月,經前台灣省政府農林廳審查通過,正式登記命名為『紅茶18號』,且於92年茶業改良場百周年慶中公開票選,命別名為『紅玉』。『紅玉』屬大葉種茶樹品種,品飲時可感受到源自於台灣野生山茶所具有的天然內桂香及淡雅的薄荷香,此種特殊的香氣,在眾多的世界知名紅茶中屬於極為獨特之品種,又被紅茶專家評為台灣特有的『台灣香』。

翠玉

翠玉別名台茶十二號,俗稱「二九仔」,樹身稍微直立,葉片綠色呈橢圓形,幼芽帶紫。標高一千公尺的地區不適合翠玉茶種種植,因其嫩梗含水量較高,葉肉過厚,製成品質好的茶葉機率較低。

四季春

四季春俗稱「四季仔」,是最近幾年才興起的新品種。它是木柵茶農名叫「大頭輝」的茶園裏所發現的早芽種,其他茶種尚未萌芽時,它就已經可以採收第一次,而且早春及晚冬都能收成,生生不息一年內可作多次收成,於是將它命名為「四季春」。

 

三、依產地區域區分:
        例如: 文山包種茶. 凍頂烏龍茶.阿里山茶.梨山茶.杉林溪茶等

四、依經由政要名人或經營者命名區分:
         例如: 蔣經國-南投名間鄉(松柏常青茶) 蔣彥士-宜蘭縣(素馨茶) 
                   李崇道-花蓮瑞穗鄉(天鶴茶)

五、依焙火程度區分:
        
例如:輕焙火-生茶或清香茶 中焙火-半熟茶 重焙火-熟茶或香茶

六、發酵程度:以醱酵程度分類

 

發酵度

茶名

發酵程度(%)

茶乾外型

說明

不發酵茶

綠茶

碧螺春

0

膨鬆彎曲型

「不發酵茶」中最為我們熟知的是綠茶,綠茶在製造過程中並無萎凋及攪拌等過程,茶菁摘採後直接進入炒菁步驟,炒菁是把茶菁中的酵素作用完全抑制,也因此保有最多茶菁的原始成分,例如兒茶素與葉綠素,因此茶湯的色澤較綠。

龍井茶

0

劍片型

半發酵茶

(部份發酵)

輕發酵

文山包種茶

15-20

條型

「部分發酵茶」的製程則是較不發酵茶多了萎凋及攪拌步驟,在這過程中,茶中一部分的化學成分會因酵素作用而發生了變化,產生了特殊的香

氣及滋味,沖泡出茶湯的色澤與綠茶不同,變成金黃色至琥珀色,代表產品包括文山包種茶、凍頂烏龍茶、木柵鐵觀音等。

凍頂烏龍茶

25-35

半球型或球型

高山茶

20-30

全球型

中發酵

鐵觀音茶

35-45

半球型或球型

重發酵

白毫烏龍茶

65-80

膨鬆彎曲型

全發酵茶

紅茶

阿薩姆紅茶

100

碎型

「全發酵茶」製作過程特殊之處在於其萎凋的程度最高且最完全,因而茶菁內原有的一些多酚類化合物氧化聚合生成茶黃質及茶紅質等有色物質,故茶湯色澤是深紅色,代表產品為紅茶。

紅玉(台茶18號)

100

條型

後發酵茶

黑茶

小沱茶

普洱茶

小碗狀、方型、球型

「後發酵茶」,主要利用黴菌使不發酵茶(綠茶)進行微生物發酵,近來廣受歡迎的普洱茶即屬之。


七、依加工方式區分:
花茶=茉莉香片.桂花茶王(桂花金萱茶).桂花綠茶
調味茶=茶王(人蔘烏龍茶).荔枝紅茶.檸檬紅茶.珍珠奶茶
萃取茶=罐裝飲料茶.速溶茶
研磨茶=綠茶粉

 

 

 

以上資料取自http://www.asir-tea.com.tw/dr_03.php?id=15&cid=1

 

 

 

 

余家古厝製茶-01.jpg - 活動

 

 

【 一。採茶菁 】

 

一早先從採茶開始

曾老師先解講

採茶的方式

 

 

採茶菁是用食指與姆指挾住葉間幼梗的中部,由下往上藉兩指的彈力將茶葉摘斷,

採摘時間以中午十二時至下午三時前較佳,不同的茶採摘部位也不同,

有的採一個頂芽和芽旁的第一片葉子叫一心一葉,有的多採一葉叫一心二葉,也有一心三葉。

目前有單人式、雙人式採茶機,可利用機械採茶,既省力且快速。

但機採的結果,我們回到古厝撿梗才知道真的人工差好多好多啊

 

我們要做的是半醱酵茶~金萱包種茶

包種茶製作過程:1.採茶菁 →2.日光萎凋 →3.室內萎凋 →4.炒菁 →5.揉捻 →6.乾燥 →7.焙火 →8.包種茶

 

余家古厝製茶-12.jpg - 活動

 

 

我們這麼多人

採了一個早上也才採二十來斤而已

預計一個人分四兩手採茶

揮汗如雨下好辛苦

我整件衣服都濕了

 

 


余家古厝製茶-02.jpg - 活動
余家古厝製茶-03.jpg - 活動
余家古厝製茶-09.jpg - 活動

 

  

【 二。日光萎凋 】 

 

目的為使茶菁中的水份減少,而萎凋的日照時間及翻攪次數,依茶種而不同。

 

余家古厝製茶-04.jpg - 活動

 

 

採摘下來之茶菁須於日光下攤曬,或利用熱風使茶菁水分適度蒸散,

減少細胞水分含量,降低其活性並除去細胞膜之半透性,

而細胞中各化學成分亦得以藉酵素氧化作用引起醱酵作用的進行,攪拌後攤平於笳藶上靜置。

 

 

余家古厝製茶-05.jpg - 活動

 

日光萎凋的過程我們繼續挑出不合格或過老的茶葉

 


余家古厝製茶-06.jpg - 活動

 

大家從室外接力一盤一盤往室內送準備進行室內萎凋

這畫面真美呀

 

 

 

 

【 三。室內萎凋 】

經過一段適當時間日光萎凋後,須將茶菁移至室內靜置萎凋。室內萎凋需要靜置和浪菁交互進行。

目的使茶菁承繼日光萎凋所引發的發酵作用持續進行

適宜之萎凋條件為室溫22~25℃及相對溼度70~80%之製茶環境,

控制芽葉水分蒸發使茶葉色、香、味能完整呈現。

靜置:為了讓水份從葉緣水孔和葉底氣孔蒸發掉。

 

余家古厝製茶-08.jpg - 活動

余家古厝製茶-10.jpg - 活動

 

室內萎凋的同時也進行所謂搖菁的動作,

 

室內萎凋與搖菁的時間及次數也因茶種而不同。

 

 

 

余家古厝製茶-07.jpg - 活動

 

 

浪菁:用雙手或機器不斷翻動茶菁,藉由翻動來調節茶葉醱酵的程度。

浪菁的功夫真不是好學的

見老闆動作俐落就知道經驗老到呀

這部份時間很長,靜置、翻攪、鋪平,再靜置,

重覆的動作每隔一個多小重複一次約做過三、四次。最後並兩簍併一簍。 

 

 

(化學及物理變化)繼續發酵作用以及攪拌(搖菁)茶菁經日光萎凋或熱風萎凋後即移入室內萎凋架子上,

靜置1~2小時葉緣因水份蒸散而呈萎凋起手微撥行第一次攪拌,

攪拌又稱為〔浪菁〕 以雙手掌合執茶葉,用微力將茶菁翻動,

使茶菁發生相碰摩擦引起葉緣細胞破損,使空氣易於進入葉肉細胞促進發酵作用,

同時藉著翻動使茶葉走水平均,第一、二次浪菁時動作宜輕時間宜短,

切忌用力過重致茶葉受傷走水不良,而呈包水現象。

 

發酵不正常致葉面呈黑褐色,外觀不豔麗,茶湯不明亮.

茶葉走水正常則葉緣逐漸呈紅褐色即所謂〔鑲金邊〕「綠葉紅鑲邊」,且心牙呈銀白色。

浪菁次數約3~5次,視茶菁含水份及當時的溫濕度而定,

隨著浪菁的次數增加浪菁的動作也逐漸加重,茶菁厚度亦逐漸增厚,

最後一次浪菁時使用浪菁機攪拌,攪拌後以厚度約7~15公分靜置發酵,

發酵時間依室溫而定約2~4小時等待殺菁。

 

發酵:簡單的來說就是茶葉的氧化作用,同時也決定說要做成什麼茶

 

一棵茶樹依照不同的發酵程度,可以做綠茶(不發酵),做半發酵的烏龍茶,或是做成紅茶(全發酵)。

 

 

 

 

 

余家古厝製茶-11.jpg - 活動

 

在等待的過程中

曾老師幫大家上課解說製茶過程

 

 

【 四。炒菁 】

炒菁(殺菁)的目的是利用高溫破壞酵素的活性,停止發酵,以免香氣完全散失。

而現今殺菁的溫度在160180 度。在炒菁法未發明以前,多採自然發酵法,

在殺菁機發明以前,則是用雙手在鍋中炒,故稱『炒菁』。

茶菁萎凋至適當程度即以高溫炒菁破壞茶葉中酵素活性,停止繼續醱酵,

並可除去新鮮葉中的臭菁味,而新鮮葉亦因水分的蒸散而便於揉捻。

 

余家古厝製茶-14.jpg - 活動

 

殺菁機裡非常高溫

裡頭茶葉攪拌轉動著

伸手進去要點"勇氣"

 

 

 

 

 

【 五。揉捻 】

 

將炒菁後的茶葉置入揉捻機內,使其滾動形成條索狀,由於受到揉壓,

因此有部分汁液被擠出而黏附於表面,如此在沖泡時便可很容易地溶解於茶湯之中,

不同的茶其揉捻程度也不一樣。

 

 

 

余家古厝製茶-16.jpg - 活動

 

 

目的是使茶葉緊結成條狀,外型美觀,依茶種不同,揉捻步驟也有所不同。

烏龍為顆粒狀,注重喉韻;包種為條狀或甚至未經揉捻而成片狀,為的是其香氣。

 

看老闆動作一氣呵成的好功夫呀

 

 

 

 

余家古厝製茶-24.jpg - 活動

 

余家古厝製茶-19.jpg - 活動

 

 

 

 

晚餐後跟著大家一起上桂花吊橋看螢火蟲,許多老師們對這都挺熟悉了

第一次來的我在暗黑中跟著大家腳步走

螢光點點,我們拍不了照,只能把美麗收進記憶裡

在等待的過程中

大家喝茶聽故事

回到車上暫歇息是為了半夜二點的重頭戲

人工揉捻

 

只是我上了車還是幾乎沒睡呀

 

 

 

 

 

余家古厝製茶-17.jpg - 活動

 

 

半夜二點時間到

每個人坐在揉茶藶上

老師分發茶葉開始後開始進行揉捻

手勢有點像洗衣服的抓合般以順時針的方向用力揉捻,方向必需始終如一,

過程中反覆再反䨱,用力再用力,讓水份擠出後揉塑,最後才能揉成『條狀』。

這一連串長時間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手工製茶的辛苦

大家喊著以後買茶葉時不敢亂殺價了

 

 

余家古厝製茶-18.jpg - 活動

終於"終於"聽到曾老師說

"好,可以停止休息了"

哇~看看大家的手

都"綠"了

 

 

 

【 六。乾燥 】

利用高溫停止炒菁時殘留的酵素活性,使茶葉不再醱酵,固定茶葉品質。

以熱風烘乾揉捻後之茶葉,使其含水量低於4%,利於貯藏運銷。

通常為了使內外乾燥一致,常採用二次乾燥法,先使其達到七、八成乾燥,

然後取出回潮,再進行第二次的乾燥。此步驟完成的茶葉稱為「毛茶」或「初製茶」。

余家古厝製茶-23.jpg - 活動

 


余家古厝製茶-15.jpg - 活動

 

 

用手拉式乾燥機進行初乾

 

 

        解塊:將「揉捻」或「團揉」的茶葉解離,使茶葉條索稍稍伸展。

茶菁在經過初乾後,呈現乾燥疏鬆狀態且易破碎,無法團揉但是茶葉及枝梗中仍然含有水份,

使水份回潤至隔日讓茶葉呈柔軟狀態無刺手感,團揉時易於成型且避免破碎及茶芽被揉損。

 

余家古厝製茶-20.jpg - 活動

 

 

 

【 七。焙火 】

簡單的來說就是降低茶葉的含水分,再次乾燥,焙過火的茶比較甘甜香氣較沈與內斂

也可以保存比較長的時間,最重要的是不會傷胃

 

所以只要焙過火的茶就不是生茶,可能會有半生熟與熟茶

包括綠茶、文山包種茶、高山烏龍茶都有不同火候。

 

 

茶葉經過乾燥步驟後,以箱型乾燥機進行最後焙火步驟,

 

降低水份以利茶葉品質的保存,並將包種茶香氣藉由焙火程序完全釋放出來。

用高溫抑制炒菁後殘留的酵素活性,使茶葉不繼續發酵,以固定茶的品質。

同時利用培火的火侯改善茶的香氣、滋味,去除菁臭味及澀味,

並將香、甜、甘、韻、美五大特色表現出來。

 

余家古厝製茶-21.jpg - 活動

將茶葉放進一層一層乾燥機中進行乾燥

時間大約50分鐘

乾燥的茶葉水份低於百分之四,之後就可以包裝販賣。

 

發酵與焙火的比較

 

1. 發酵初(粗)製茶廠做的

    焙火精製茶廠做的

 

2. 發酵決定茶葉的種類

    焙火決定茶葉的口味

 

3. 發酵葉子採摘下來就開始的

    焙火揀梗完才做的

 

4. 焙火是生茶(傷胃

    焙火是熟茶(不傷胃

 

5. 焙火(生茶)總咖啡因含量較高

    焙火(熟茶)總咖啡因含量較低

 

余家古厝製茶-25.jpg - 活動

 

左邊是機採茶

右邊是手採茶

老師沖熱水後以湯匙浸潤讓我們聞香品嚐兩者的不同

 

 

 

【 八。包種茶 】 

 

 

余家古厝製茶-22.jpg - 活動

 

包裝也是個大工夫呢

裝完後我們每個"豐收"的結束這趟難得的體驗

謝謝曾老師文綺老師夫妻和光寶基金會給我們這樣的機會呀

最後用意志在大雨中撐著開回家

用力用力的補眠呀

 

 

 

花了幾個禮拜終於完成這篇記錄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螢火蟲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