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文/敖庭綸;諮詢/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心理學教授&美國紐約州臨床心理師陳永儀、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幼兒保育系陳姣伶副教授、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傅清雪助理教授;參考資料/《其實我們都受傷了》寶瓶文化、《孩子動不動就哭鬧,媽媽怎麼辦?》人類文化出版;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化妝/Mika;演出/漂亮媽咪:戴佑蓉、 可愛北鼻:林品瑜&白坤睿】
【採訪撰文/敖庭綸;諮詢/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心理學教授&美國紐約州臨床心理師陳永儀、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幼兒保育系陳姣伶副教授、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傅清雪助理教授;參考資料/《其實我們都受傷了》寶瓶文化、《孩子動不動就哭鬧,媽媽怎麼辦?》人類文化出版;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化妝/Mika;演出/漂亮媽咪:戴佑蓉、 可愛北鼻:林品瑜&白坤睿】
颱風來襲的晚上,空氣中微微帶著寒意。讀小五的兒子湊到廚房,用很認真的聲音問:「媽媽,假如現在地上出現一個大洞,我和妹妹都掉下去了,妳會先救誰」?我毫不猶豫地回答:「我會兩個一起救。」「那時候爸爸不在,而且洞這麼深……」兒子不理會我的標準答案,一直追問「假如一次只能救一個,你會先救妹妹還是我?」我遲疑了一下,把火給熄了,雖然只要炒幾下,這道菜就可上桌,雖然我心裡擔心等下可能會停電;但此刻,我知道這個男孩的煩惱比較重要。這些日子從美國遭受攻擊到納莉颱風的肆虐,經過媒體的強力放送,驚惶可怕的景象想必讓他不知該把心往哪放?我看著身高快和我齊高的兒子,拍拍他柔軟的臉頰問:「你覺得我會先救哪一個?」「妹妹」語氣滿肯定的。「為什麼」「因為她比較小」兒子的臉上轉為有點羞澀的表情。「而且她比我聰明。」
哦!這才是他的思考重點。沒錯妹妹在認知、邏輯、記憶、口才等,都是模範生的標準。而憨厚的兒子,反應和表達都讓他在先天上較吃虧。平常我自以為很「公平」地對待他們,給他們各別所需要的,沒想到孩子內心深處卻有另一番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