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51208.jpg - 活動

 

 

        謝謝蘇爸的帶領和各組的摘要報告還有美霞對學校輔導分級的報告,也讓我們更一進步瞭解學校輔導作業的狀況,真的收獲多多呢!

 

尤其是香香組最認真了,除了自己融會貫通還加上圖解,有趣讓台下的我們聽的津津有味⋯⋯ 

 

 

             這學期的共讀書~不斷幸福論,坦白說一開始覺得實在有難度有深度,但一讀再讀卻覺得很有意思,除了讓我們徇序漸進的瞭解大腦的構造和功能,神經元的緊密串連,多種神經傳導物質的不同影響,得知大腦對我們的影響至深。

因為授課關係,所以也摘錄和整理不少了書中內容~

 

         幸福的感受在大腦內進行,大腦的每個構造各司職,腦幹負責接收來自身體的訊號,它始於脊髓,止於中腦。腦幹包括了中腦、橋腦、延腦,是我們的生命中樞;大腦邊緣系統執掌本能與情緒,杏仁核、海馬迴、胼胝體等是主要的組成;間腦主要是視丘、下視丘組合而成,下視丘下方的腦下腺分泌著多樣的荷爾蒙;大腦皮質負責了人類所有複雜的思考、計劃等高層次能力;小腦則負責處理刺激,向肌肉發出命令控制著身體平衡和動作。腦內上百億個神經元則傳遞身體內的神經訊息,以一個稱為樹突的分枝網來接收信號,在精密計算後經由軸突繼續傳送給其他神經元。而兩個神經元之間我們稱為突觸,突觸則會釋放神經傳導物質。而血清素和多巴胺這兩種神經傳導物質正是負責製造美好感受的荷爾蒙,正面情緒可以讓腦子保持活力,在腦裡循環就比較容易開創新的連結,因此幸福是腦的一座青春不老泉。

 

 

         人類與動物不同的地方在於人會高層次思考。人腦的表面有控制語言的功能,使人不只會用言語表達出自己的情緒,也會敘事與議論, 且人類會透過學習與思考了解到各式各樣的符號與記號,因為人腦具有說話、象徵符號的編織與抽象思維等獨特的功能。 

        《不斷幸福論》P87頁中,拿人類跟其他生物做對照比較。最簡單的神經系統動物「扁蟲」身上,控制神經的開關對於外界的每一個刺激都至少以一個脈衝來回應。也就是說扁蟲牠的行為完全受外在世界決定-就跟木偶一樣,每拉起一條線,它就抬起一隻手臂或一隻腳。而「蠑螈」這種生物的腦部對於感覺器官所傳來的每個信號卻可以回應數千個脈衝,牠不但受外在世界的操控,也被自己的簡單內在世界操控。神經系統遠比蠑螈更複雜的人類,對於每一個外來的信號都會產生數百萬個內部的脈衝。由此想見我們的腦是忙碌的,感受更是有著細膩的區分。 P108頁指出;唯有能夠感知、掌管自己情緒的人,才有能力過明智理想的生活。幸福的感受並不出自偶然,而是來自正確的思想與行為。我們的目標不該擺在改變環境而應該是改變自己;改變自己之後其他的事情會自然隨著出現。

 

         第二篇當媽媽的幸福章節裡寫著子宮收縮素不只是對於愛侶間的互相吸引很重要,對於照顧孩子時所需要的愛心也很重要—子宮收縮素是每一種社會行為的配樂。這項關聯在女性的腦內得到證實:準媽媽在感受到自己對新生兒的溫柔之前,會先經歷一項由子宮收縮素引發的改變。

    一旦懷孕荷爾蒙與子宮收縮素的信號到達了腦部,腦部就開始進行母愛的設定,而且女性在間腦的某些部份會永遠改變;這項改造過程的細節還不清楚。根據少數動物實驗的資料顯示,改變的似乎主要是前視覺區,也就是那個女性從一出生就不同於男性設定的區域。顯然某些負責操控灰質功能的基因被開啟或關閉了,使得整個腦區的工作方式能夠持續改變。

        瑞典的卡羅林斯卡研究院提出了更深入的研究報告指出,根據女性自己的描述發現,餵母乳的女性在孩子出生後所得到的內心平靜和對於別人的關懷程度,高於不是親自哺乳的婦女。所以,哺乳時所分泌的子宮收縮素可能會喚起一種社會性的幸福:這是一種感受到內心平靜並且有能力給予別人一些東西的愉悅。

哺乳的貢獻可能可以非常非常大,大部分母親在他們的腦子被改造後,一輩子都女子分不開。嬰兒的嚶嚶聲也可以把他們從沉睡中喚醒,而這樣敞開的耳朵甚至也會聽見陌生孩子的呼喚聲。所以女性也從腦袋裡準備好要生育小孩;大自然給他們的奬賞就是那份美好的感受。

 

       

        越來越多研究證明女人的腦與男人的腦的確構造不同,不斷幸福論一書中提出女人的腦與男人的腦構造不同的目的是為了讓一方想要得到另一方,而這個設計在母體內早就安排妥當,就如同身體構造有男有女,腦部也會按照性別發育。兩性之間與大腦結構的區別:在女性方面大腦兩邊的連結比較緊密,所以個別的腦部中心顯得似乎不如男性的那麼特殊。也因為如此,有人說女性正是出於這個原因而比男性更樂意談論她們的感受。雖這項推測未得到證實,但可以肯定的是,兩性在腦部的這種稍微不同的組織方式會表現在思考上。平均而言:女性比男性擅長語言,較會心算,感受速度比男性快,還有一雙靈巧的雙手。反之,男性在數學邏輯思考與空間想像力上經常顯得比較佔優勢。當然這些差別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嚴重,兩性不同的天賦差異,是一種從很多很多男人與女人的所展現出來的平均現象。

 

        

        男女之間的吸引力來自於間腦,有一種盧里泊林(Luliberin)的賀爾蒙,在下視丘裡形成,前視覺區這一塊在男性頭顱裡比女性的大兩倍以上,而兩性在此區塊的構造也不同,前視覺區控制著大大影響到性活動的盧里泊林的釋放。只要一點點,就足以激起熱烈的渴望。不論男女,在腦殻下面都佈滿了負責接受子宮收縮素這類的性賀爾蒙的受體;可以想見有大量的神經元忙著接收性器官的信號,並把信號轉變成愛的感受。

        美好的親密關係需要「多巴胺」來產生反應,它操控了注意力,並喚醒慾望。這讓愛情的靈藥(子宮收縮素和血管加壓素)發揮作用,也讓伴侶專情如一,終生相守。問卷調查證明了,有伴侶關係的人通常活的比單身者幸福。婚姻中彼此情緒能相扶持,且在親密愛人的身體碰觸就可以減緩沮喪與壓力。所以,良好的伴侶關係,加上性生活的頻率,是決定了生活滿意度最重要的外在因素。

        人體中的「幸福系統」,也就是腦子裡掌管喜悅、樂趣和陶醉的系統。當我們學到新事物,腦內的控制系統就會改變,也就是透過正確的學習,人可以提升自己的「幸福能力」。在學習時神經元就會開始改變,有些分枝會消失,有些地方會長出新的樹突,就這樣不斷的改變。每一次,只要我們用一種新的方法去體驗或進行某件事,我們就得到了新的學習。「重複」是重大關鍵,因為神經元被刺激的頻率越高,就越會產生持續性的連結。一個常撥打的電話號碼很容易深印在腦海,一個經常出現的感受也會深植腦海。一旦連結產生了,這項「重複」的特性就會讓他們繼續存在。大腦的可塑性能讓我們在這樣的特性中「熟能生巧」。

 

        再來學習是自動發生的。我們所感知到、覺察到、思考到的一切都會改變腦部,不管我們願不願意。和自學不同的是,團結穩定的力量可以讓人比較有能力忍受艱困的環境。一個運作良好社群團體,對於人類的精神與身體狀態的影響程度大到可以讓人健康。所以在團體共學的路上,彼此的友誼支持和學習共鳴下產生的安多芬驅動著我們尋找窩心的刺激以及分享的樂趣和暖意。還有保持身體健康是重要的,身體是幸福的感應器,健康會促進美好感受的產生,沒有恐懼和壓力的生活亦會促進健康。保持內心的沈靜,使得那些因壓力而引發的心血管疾病機率降到非常低。「不斷幸福論」中介紹幾種可以帶來更多幸福感的辦法,這些建議並不是從生活經驗而流傳下來的格言,而是以過去幾年來腦部研究的知識為根據──最主要是基於「腦是可塑造之物,成年以後還可以改變」的這項認識。我們可以透過有意識的練習來強化那些控制美好感受的開關。而我們能精準地讓自己處於自己就可以產生愉快和樂趣反應的情況裡。舉幾個例子回想一下這些重要方法: 

 

‧身體和精神上的幸福感是密不可分的。情緒的源頭在於身體。身體的活動──包括性,經證明是最能提昇情緒的可靠方法。 

‧積極比遊手好閒更能讓人幸福。腦部的期待系統會喚起期待中的快樂,只要設定一個目標而且達到了目標,這時我們會體驗到勝利的感受。所以,活動可說會自動通往美好的感受。 

‧一顆清醒的心靈會提高幸福感,即使它只是在觀察。集中精神的感知,經常伴隨著快樂感受一起出現。 

‧有意識地控制住負面情緒。對精神上的平衡有較大的好處。 

‧追求多樣性與豐富。多花心思安排一點驚喜和意料外的刺激,並且學習著不斷用新的角度看待已熟悉的事物,也就能保持生活的樂趣。 

‧擁有做決定的自由,比實現了願望更有價值。對大部分人來說,自主掌控命運是得到幸福的絕對必要先決條件。 

‧對幸福感來說,最重要的是我們與別人的關係。若把友情和幸福、把愛情和幸福劃上等號,絕對不是誇張說法。我們對身邊人所付出的關注,可以讓自己擁有好心情。 

 

『在尋求幸福的路上,最重要的練習叫做「認識自己」。這種練習不需要做特別的預防措施,只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專心感知,自己對於各種外在刺激分別產生了什麼樣的反應,並且拿自己的慣性做一點實驗,這樣就夠了。如此一來,我們就越來越能找出什麼東西對我們有好處──對於這個問題,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答案。世上有六十億人口,也就有六十億個通往幸福的方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螢火蟲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