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謝謝好友的好文分享

愛哭的我看著烏眉國小的故事又落淚了

不錯的文章也和大家分享

 

 

 

巴菲特、比爾蓋茲都說要上的一堂課

 

 

窮出富小子

◎撰文者:單小懿 研究員:蕭勝鴻

 

 

苗栗通霄,5個過年才有新衣的孩子,竟擊敗全國近1,200隊伍拿下理財比賽冠軍。匱乏,激發他們的企圖心,美國權威教育機構將匱乏列為理財教育第一課;唯有匱乏,能給孩子致富的力量!

 

 

728日上午,金管會宣布推動「金融知識普及計畫」,自民國100年起,將理財納入國中課程。「理財不要只限於拿錢做投資,我們要傳達的是正確金融觀念。」金管會委員楊雅惠強調。

   
此消息一出,輿論爭議不斷,怎麼教?教什麼?眾說紛紜。事實上,美國歷史最悠久的經濟教育組織全國經濟教育委員會(NCEE),在金融海嘯後,特別將「理財智慧」列為今年教育重點,該機構針對中學生,提出「51個中學生必須知道的理財概念」,開宗明義第一個概念,就是「匱乏」(scarcity

   
該教案對「匱乏」的定義是因資源、財貨或能力不足,在限制條件下,達到想要的目標;「善用有限的資源或另覓替代方案,是理財經濟學的基本概念。」

         
  他們,從來沒有零用錢……
          卻打敗全國隊伍,勇奪理財比賽冠軍

   
匱乏,是理財教育的第一課。這一點,一群苗栗通霄的孩子,體會尤深。

   
他們是小彤、雅馨、紫媛、寶哥、寶弟,5位烏眉國小六年甲班的孩子(今年9月升國一),7月初,他們組成的「理財專員夢幻隊」(後簡稱夢幻隊),打敗全國近1200支參賽隊伍,奪得花旗基金會舉辦的「小小理財達人」比賽,取得冠軍獎座與5萬元獎金。包括台北市仁愛國小、新店中正國小、高雄瑞豐國小、小港國小等明星學校,都是其手下敗將。

    5
萬元,不到台北明星私立小學半學期學費,卻讓這群從來沒有零用錢的孩子,實現人生第一個大夢。他們的夢想是,爭取一筆獎金,讓全班23位同學,一起到台北玩一天。在告別童年、進入國中前,他們的夢想實踐了。

   
他們當中,兩名為外籍配偶子女,一位是隔代教養小孩,一位來自單親家庭。其中,一位家裡沒有自來水,暑假期間他必須每天幫父親到山裡提24公升的山泉水,做為家用;一位常因家長工作忙碌無法接送,須自行走一個半小時,趕在天黑以前,回到山上的家;另一位,則須獨自走40分鐘回家。

 

在該校,他們並非特例。班上大多數學生從沒拿過零用錢,只有過年才買新衣,許多人從未到過台北,更不要說上才藝班、補習班。嚴格來說,他們以及他們的家庭,距離「投資理財」非常遙遠,因為根本「無財可理」。

   
按理說,他們的理財知識應該「先天不足」,比賽結果卻相反。為什麼?

           
他們,都來自單薪家庭……
        得靠比賽獎金、稿費累積存款

   
場景回到77日這天。因為沒有旅費,導師王克誠先墊經費讓全班孩子北上,五個孩子參賽,其他孩子當啦啦隊。比賽分三階段。半年前起,他們先經過一系列的網路比賽,從近1200隊伍中間取得前20名的複賽資格,再進階77日實體決賽。20隊先在台北市青少年育樂中心三樓的主會場進行團體作答,選出前5名的隊伍;接著5隊被帶到5個不同的房間,進行開放式答題。

   
包括:

「若中央銀行欲抑制物價上漲,則下列何者正確?」

「當新聞報導,央行宣布近日要調降存款利率,如果你在銀行有活期存款的話,表示?」

「在貨幣市場上,我們常聽到『利率上升一碼』的說法,這裡所說的一碼,是指幾個百分點?」

「媽媽常常跟爸爸說:『投資是有風險的』,請問何謂『投資風險』?」

這些題目,連大人都未必答得出來。題目也包括有一個樂團想舉辦演唱會,根據這個情境,參賽者須選擇適合的籌資與理財工具,在規定時間內挑出最佳方案者獲勝。

   
烏眉國小是複賽20個隊伍裡,全校學生數最少、地區最偏遠、資源最不足的學校。比賽當天,多數複賽隊伍特地穿著自購隊服,「夢幻隊」五個孩子卻穿家中便服參賽。但打從一開始,他們就抱著必勝的決心,「如果沒有那5萬元獎金,而要跟家人拿錢,會有好幾個同學不能來台北旅行,」有著可愛劉海的小彤說:「全班一起去的感覺才好。」

 

「他們5個家庭全是單薪家庭,不是務農就是在工廠裡上班,收入不固定,」王克誠解釋,「班上其他家庭多數也這樣,資源很匱乏。」

   
匱乏激發他們的企圖心,選手們不但要為自己贏獎金,還要為全班贏獎金。五月中旬,六年甲班確定進入複賽後,王克誠每天課後便帶著「夢幻隊」進行特訓,學習雅虎奇摩股票網站、陪著看報紙,有不懂就問、每天操練計算複利題型。

   
「尤其是計算題,到後來都好煩喔,」微胖的寶哥說:「可是我們要贏!」

   
拿到冠軍當天,他們完成全班台北一日遊的心願。吃涮涮鍋、逛百貨公司,但孩子們什麼也沒買。許多人是第一次吃麥當勞、第一次走進百貨公司,但他們的成就感與榮譽感,卻非物質可以比擬,「很有成就感……,很開心,」有著尖下巴的寶弟說:「站在台上(領獎)的感覺真好!」

   
事實上,烏眉國小六年甲班是比賽常勝軍,過去一年,他們參加全國躲避球賽、作文比賽、全民益智王比賽……,他們沒有零用錢,卻用比賽贏得存款、贏得自信。例如高個子的雅馨透露,她已有5萬元存款,全部都是靠比賽獎金、投稿稿費、獎學金,一點一滴累積而來。

   
自食其力,這堂富裕家庭再怎麼也教不會的課,他們卻刻骨銘心。因為匱乏,所以努力,贏得獎金與成就感,成為下次努力的動力,形成正向循環。更難得的是,他們懂得分享,珍惜比金錢更重要的友誼與幸福感。

   
場景,來到7月的花蓮。台北縣某所以雙語教學著稱的私立中小學,校長帶著學生進行8天環島旅行,第3天落腳花蓮山區內一座偏遠的溫泉旅館。其中一名學生發現零用錢已經告罄,立刻打電話向北部的爸媽要錢,大老闆爸爸獲悉兒子沒錢用,立即指派公司駐紮花蓮當地的業務摸黑開車上山,送3000元給愛兒。

 

「我8天下來,花不到1000元,」校長感嘆的說:「學校再怎麼教理財,只要父母用錢態度不一致,馬上破功。」

           
匱乏,是理財教育的第一課
     投資大師索羅斯、羅傑斯皆匱乏之子

   
儘管,這名為愛兒送錢的父親,父愛絕對不亞於「夢幻隊」成員的父親,兩者年收入也可能相差百倍,但30年後,那個孩子發展較好?很難說。

   
在史丹佛大學一個代表性的實驗中,研究人員把小孩子單獨留在房間裡,給他們一人一塊棉花糖,讓他們選擇是要馬上吃掉棉花糖,還是等15分鐘,如果願意等,就可以再多吃一塊棉花糖當獎賞。研究發現,能夠等待獎賞的小孩,長大以後,全都比那些馬上吃掉棉花糖的小孩成功。此「棉花糖理論」證實,能延遲享樂以追求未來獎賞的孩子,成就比追求立即享樂的孩子大得多

   
匱乏產生的力量,也發生在當代主要投資大師身上。

   
投資大鱷索羅斯(George Soros14歲時,俄國人占領波蘭,身為猶太人的索羅斯全家必須化名,否則有被抄家的生命危險。當時為了生計,父親常叫索羅斯到龍蛇雜處的黑市兌換金錢和珠寶,以賺取家用;由此啟蒙他「商品價值隨市場供需而起伏」的概念,進而奠定他從不同商品中套利的技巧,打造他超過110億美元的身價。

   
商品天王羅傑斯(Jim Rogers)因為幼時遭逢第二次世界大戰,百業蕭條,5歲就跟隔壁的老太太學習在高溫的烤板上烤花生,到棒球場上賣花生和飲料賺取自己所需,學習做生意之道。37歲便因賺到這輩子足夠用的錢退休,展開摩托車環遊世界之旅。

   
債券天王葛洛斯(Bill Gross)因家貧,母親為累積他的大學教育基金,長年蒐藏郵票,結果當他大學入學前,母親發現她蒐藏的郵票的市價,比當年買郵票的價格還低!這件事情深深刺激了葛洛斯,也成為謹慎投資與控制風險的動力。

 

再富,也要窮孩子
學習「聰明匱乏」的四根理財釣竿

 

索羅斯、羅傑斯、葛洛斯,都是「匱乏之子」。

   
全球第一富豪比爾.蓋茲(Bill Gates)曾公開表示:「再富,也不能富孩子。我不會將自己的所有財產留給自己的繼承人,因為這樣對他們沒有一點好處。」

   
清代名臣林則徐的祠堂旁也有一副對聯:

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

賢而多財,則損其志;

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

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他們都了解,匱乏感,能讓子孫脫貧致富,窮不過三代;欠缺匱乏感,則讓子孫坐吃山空,富不過三代。

   
然而,家庭富裕的父母,縱使了解匱乏是追求財富的原動力,卻很難讓孩子回到匱乏的年代。因此,更應該學習營造「聰明匱乏」,再富,也要窮孩子。

   
「聰明匱乏」並不是刻意拒絕、壓抑孩子,而是藉由聰明方法,讓孩子學習「克制欲望」、「記帳」、「節省」、「想要的自己賺」四大原則。與其授之魚,不如授之「漁」,這四大原則,正是父母給孩子最重要的四根理財釣竿。這四大原則若在以下三種基礎上,更能發揮乘數效果。

   
其一、把孩子欲望轉化成學習動力。南山人壽超級業務員、連續三年MDRT的邱明順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他不拒絕小孩的需求,但每個需求都不會不勞而獲。

   
今年暑假,邱明順兩個小孩吵著全家出遊,他立即答應,接著從網路上找到租車到桃園的優惠方案,決定目的地是桃園。然後他要求小孩訂定旅遊路線並且規畫預算,計算需要多少油錢、門票錢、餐費等,提出一份預算書,最後由邱明順拍板敲定。

   
邱明順的小孩曾經吵著要養寵物,他也答應,但小孩為了證明有能力照顧寵物,必須持續一個月每天起床負責做全家的早餐。結果小孩評估後,自動打退堂鼓。

 

不能說NO(不)。說NO等於否定小孩心裡的欲望,到最後雙方會爭執、離題,父母容易屈服,」邱明順說,「但是父母要能把小孩要求轉化成學習的機會。」

   
其二、父母要以身作則。證嚴法師曾說:「父母是孩子的模。」孩子自幼像海綿,觀察並學習父母的行為,如果要教會孩子理財,自己須先會理財。

   
補教界天后徐薇受母親影響,自己購物也以必用品為主,連帶影響上國中的小孩。她兒子最大興趣是打電玩,卻不要求買新的,而是玩爸爸的,並使用舊款手機、穿舊款球鞋。「他每月零用錢只有300元,有時花不完就存起來,」徐薇說,「父母習慣怎樣,小孩就怎樣。小孩是父母的鏡子。」

   
其三、父母要說到做到。「父母為此多半會被冠上『狠心爸媽』的標籤,」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理事周瑞青說,「但唯有如此,兒女才能真正獨立、自由、開心。」她從小便告知兩個兒子,大學畢業典禮的那天,就是家庭停止金援的日子;即便小兒子為了嗜好存錢得每天吃泡麵,她也不為所動。

   
據報載,美國費城納爾遜中學,門口有兩尊著名的黑色大理石雕像:左邊是一隻飢餓的老鷹,右邊是一匹死亡的馬。該中學的學生,入學第一課便知道,鷹,為了學習翱翔萬里而忍受飢餓;馬,卻因嫌棄主人給的飼料不夠好,而被剝了皮。

   
西方諺語有云:「人必因熟悉匱乏而致富」(A man is rich when he once becomes familiar with scarcity。與其讓孩子做先天的有錢人,不如讓孩子藉由匱乏感,成為後天的有錢人。

   
課本,只能教理財觀念與技術,卻難以讓孩子有理財動力。窮出富小子,理財教育第一課,學校不易教,唯有父母與環境,才是孩子最佳的理財老師。

           
*理財教育熱,全球大流行

   
金融海嘯使全球失業率屢創新高,世界面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經濟最匱乏的時刻,此刻正是父母與學校把握機會教育的好時機。

   
包括美、英、紐、澳等各國,都將理財課納入中學教程;就連股神巴菲特也將從今年底或明年初起,親自下海為「美國線上」(American on Line)拍攝每集3~5分鐘的動畫短片,宣導正確的理財觀念。

 

722日出刊的美國《商業週刊》,以「理財教育有何用途?」為題,探討理財教育在當下的重要性:

一、未來的世界有更多做理財決策的機會,但既有的理財決策模式無法應對未來的經濟世界;

二、在進入社會、開始做個人財務決策之前,先接受理財教育,才會減少決策錯誤的機會。

   
「當今的理財教育,就跟學習讀書和寫字一樣重要,」專門研究理財教育、美國理財教育權威、達特茅斯學院教授盧莎蒂(Annamaria Lusardi)在接受美國《商業週刊》專訪時說,「從學校教育就該開始傳授如何做理財決策。」

   
跡象顯示,金融風暴讓教育體系正視理財教育,此風潮不只在台灣,也在全世界發酵。

 

 

 

續  窮出有錢人-理財教育(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螢火蟲老師 的頭像
    螢火蟲老師

    螢火蟲之佳

    螢火蟲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