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真正的自己
懷有自卑感,不代表自己心態不健全,
端看自己如何看待自卑感 。
阿德勒把「自卑性」、「自卑感」、「自卑情結」這三個字眼做了明確的區分與使用。
所謂「自卑性」是指長得不好看、個子矮、胃腸不好等等,於弱勢點有關的具體事實。
「自卑性」是指自己「主觀認為」自己低劣,
換句話說,就算有具體的「自卑性」,只要自己感到低劣,就會產生「自卑感」;
只要不覺得低劣,就不會產生「自卑感」,可見「自卑感」說穿了就是一種主觀的認定。
因此,明明別人都認為你很瘦,你卻覺得「自己很胖」,這就是一種「自卑感」。
我們通常會將「自卑情結」與「自卑感」混為一談,阿德勒卻做了更明確的區分。
所謂「自卑情結」是以「自卑感」為藉口,藉以逃避人生的各種課題,
意即以自卑感作為發條,反而更激勵自我的人,是懷有「自卑感」卻沒有「自卑情結」的人。
「都怪父母遺傳給我一個不夠聰明的腦袋」、「因為家境不好,導致我的個性比較陰沈」等,
將現在的問題推給別人,放棄努力,只想逃避人生的課題,
這就是「自卑情結」。所以不健全的心態不是「自卑感」,
而是「自卑情結」,那麼,你是屬於哪一種呢?
- 不是因為你不好,而有自卑感。
- 無論看起來多麼優秀的人,多少都會感到自卑。
- 只要還有目標,當然就有自卑感
「為什麼我這麼沒用呢…」聰明、長得不錯又開朗的人,
卻深深為強烈的自卑感所苦,這種例子屢見不鮮。
無論是誰都有自卑感,為什麼呢?因為人總會無意識的抱持這般目標:
「 我想成為這樣的人,我想過這樣的人生。」目標往往比現況來得高遠。
即便是人們眼中一帆風順、似乎不需要在企求什麼的人,心中也抱持著更高遠的目標。
也就是說,正因為目標永遠不會有達成的一天,所以自卑感油然而生。
此外,人在孩提時期也會因為父母!兄姊做比較,而懷有自卑感。
「大人可以輕鬆做的任何事,我卻什麼也不會…」
小時候面對大人懷有的自卑感,烙印在心裡。
「我是個沒用的人」、「反正再怎麼努力也無法追上…」
長大後,心裡還是殘存著此種自卑感。
由此可見,自卑感不是「大大不如他人的人,特有的東西」
其實不只你,身邊看似完美、優秀的人,
大家都抱持著「主觀的認定」,這就是一種自卑感。
~以上摘錄"接受不完美的勇氣。阿德勒100句人生革命"
*******
看著書中阿德勒心理學名言和説明
對於自卑的解釋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也更清楚了
相信能幫助自己這陣子和孩子有關這類課題的親子對話
最近親子衝突大小火花不斷閃燃
小孩難搞,青少年更是有理說不清
學再多的親子溝通
情緒當下仍然破功
學越多越想把孩子塞回去重養
在已經晚了些的階段
現在能做什麼比處在對過往的追悔重要
教養其實是
先教育自己
不論是認知觀念或是情緒管理
學習或調適好後
適齢適用的功夫才會智慧而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