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一位朋友來電,說他在台中讀書的女兒班上的同學在宿舍跳樓自殺了,他們許多分組常在一起 ,所以給了朋友的女兒很大的震撼。一個大一女生開學至今才二個月就這樣結束了青春歲月。據說,高中時即是輔導室高關懷的對象,大學後人際關係依舊不好,常常一個人挺孤僻的,且受到排擠,自殺前曾經寫了一封類似求救信的訊息,但沒人理采,也沒人關懷,最後選擇一縱而下⋯⋯留下的是傷心的父母以及和身旁幾位同學自責的痛⋯⋯
我們不知那位女孩怎麼了,也不知她以前生活上所發生的問題?但同樣的和影片中過動症的主角人際關係不好,是大家眼中的問題小孩。只能說無論如何我們都心疼著⋯⋯
每個孩子都有他獨特的個性或天性,但隨著醫學的發達,反而多了好多”專有名詞”,孩子的”不一樣”都有專屬的”病症名稱”,無法聽話和大家同步或一致的人就成了大人眼中的”干擾”和”困擾”。超出了大人預設的框框就好像什麼都不對了~當然早期發現孩子的問題是好的,只是沒有所謂標準或正確的醫療總讓家長們無可適從或徬徨,到底聽誰說才是對的,到底如何做對自己的孩子才是最好,加上不夠建全的教育制度和有限的資源,身為父母的就更辛苦了,真的要對他們致上祟高的敬意,包括我們身旁的姐妹們也是。父母正向的態度和教養的一致性是孩子最大的福氣呀!
記得很多年前曾經有幾個個學生,每次來上課都出”狀況”,所謂狀況就是畫畫時一定”動作超大”的搞得身旁同學”雞飛狗跳”,讓小朋友們一定會老師老師的大叫抱怨,一位繪畫發展階段明顯落後該有年齡的小學生,每次上課必需多花點心思引導並建立小朋友的信心,每堂課後再跟媽媽分享孩子的上課狀況,每次看到媽媽小心奕奕的教著孩子該怎麼和同學相處該怎麼和老師說話,以及用著拜託加道謝的口氣對待我,讓我總覺得能讓孩子在這裡完成一堂課是一件很重要且必需更用心的事。坦白說,以當年經驗還沒現在成熟來說,我是吃力的,尤其是要搞定整場混亂的場面更吃力,往往一堂課下來我已精疲力盡了。這麼多年下來和過動症孩子上課雖然有點小經驗了,但我做的永遠都不夠好,和孩子一樣,需不斷學習呀.然而,我想這最重要的第一個準備就是”接納”~
留言列表